近年来,紧固件产业发展趋势放缓,许多企业都明显感受到了市场低迷所带来的影响。市场环境差,订单少,付款慢,竞争大……使企业都“纷纷叫苦”。那么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大环境接下来究竟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呢?紧固件产业能不能重回辉煌时期呢?中信建设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发表了其观点如下,原标题《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有望明年一季度触底》。相信对紧固件企业家们也会有所提醒和启发。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认为,中国的产能周期可能在明年迎来短期触底反弹。周金涛:各种周期的规律说明,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触及本轮中周期第二库存周期的低点,随后将出现第三库存周期为期一年的上行阶段。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认为,中国的产能周期可能在明年迎来短期触底反弹。从库存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但并不是中周期底部,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中周期的下行阶段。持续调整6年的产能周期调整的触底,意味着持续下行的PPI会出现回升。就资本市场而言,这意味着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改善预期。从估值优势来看,周期性行业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
产能调整不结束≠经济不反弹
中国证券报: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周期性行业产能供给收缩之路依然漫长,在产能没有收缩到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周期品的价格会持续漫漫熊途,传统周期行业也不会有机会。这似乎与你对产能周期的看法不一致。
周金涛:中国经济何时见底,根本还是个产能周期问题。中国产能周期的回落,除了周期性供需匹配的因素之外,更为根本的是工业化起飞结束后,重化工业产能增速已见历史大顶,这是工业化的规律,各国概莫能外。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增长的回落深不见底,产能周期的长期回落是有起落规律的,这从美国的长序列数据可以看出。
2010年以来,中国的产能周期已下降6年,对应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了4年,中国的PPI已下降4年。一种系统趋势如果延续太久,必然会导致某种崩溃的出现,而从周期研究者的角度看,时间周期可能已迫近极限,这个判断有历史数据的支持。从国际经验看,产能周期的一个单边下降趋势的极限时间是6至7年,而到了极限时点,必将引起库存周期的反弹,因为产能周期的下降是库存周期被持续压缩的过程,中国目前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当产能周期迫近低点的时候,库存周期的弹性就增加了,这一点也得到了产出缺口的验证。
在对中国产能周期的认识上,有两个不恰当的观念,一是去产能周期不结束就看不到周期的机会。中国自2010年开启的应该是长达20年的产能向下周期,但在具体波段上,更应关注以6或12年为时间段的产能周期。这种周期有明显的规律性,即调整波段最长不会超过6年,随后将出现产能周期的反弹,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产能周期反弹之前,一定会出现价格反弹。第二个不恰当的观念是,产能周期低点没有出现,就不会有价格反弹。产能周期具有明显滞后于经济中周期的特点,价格对产能具有明显的领先性,而其领先的时间长度要用库存周期来解释。一个基本结论是,产能周期低点没有出现,商品价格也可能出现反弹,反弹的弹性可能有大小程度之别。
库存周期明年首季触底
中国证券报:你一直预测经济增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触底。从10月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触底的迹象是否已显露?
周金涛:中国的本轮中周期第三库存周期最晚将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反弹,虽然这是我们根据周期的时间规律的推导,但现实已给出了领先信号。判断库存周期较可靠的观测顺序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产出缺口-PMI原材料-工业企业利润-PPI-PMI产成品-产成品库存。据此,未来短周期(库存周期)有这样的特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持续回升,产出缺口触底回升,PMI原材料反弹,工业企业利润企稳回升,PPI大幅反弹,PMI产成品反弹,工业产成品库存增加。
从目前周期运行来看,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触底回升已有3个月,9月产出缺口再次掉头向下,10月PMI原材料与上月持平,10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9月PPI跌幅收窄,10月PMI产成品小幅反弹,工业企业库存仍处于量价齐跌阶段,未来几个月经济触底或为大概率事件。从库存周期运行的规律来看,底部或在明年一季度出现。
再从行业的库存周期规律来看,也可以找到库存周期低点的证据。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产能周期见底前,各细分行业均已触底回升,其中化工、非金属制品、有色、钢铁和煤炭将次第企稳回升。有色产出缺口在今年4月开始反弹,化工产出缺口在5月触底反弹,钢铁产出缺口9月刚开始小幅上翘,这些也说明中国的产出缺口可能很快触底。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产能周期转型
中国证券报:“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下行压力,去产能将是长期过程。在由“成长型产能周期”向“成熟型产能周期”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熨平经济波动的风险?
周金涛:短期的触底并不意味着新一轮产能周期的开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运行的是超长产能周期,从1981-2014年共经历了3个较完整的产能周期,这与其间中国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有较大关系。2007年至2010年是中国工业化起飞的结束点,所以,2010年的产能周期高点应该是中国产能周期30年超级大周期的结束。随后,中国的产能周期应该是长期向下的,而在2025或2028年前,由于康波周期处于衰退及萧条阶段,全球都是超级下降产能周期。因此,从中期来看,中国的本轮中周期尚未触底,未来的趋势大概率是向下运行,即由“成长型产能周期”向“成熟型产能周期”转型。
确实,在向成熟型产能周期转换的过程中,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持续面临压力,从已经历此过程的成熟经济体的经验来看,确实需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首先强调要有一个结构性出清的过程,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其方式可以是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也可以是拓展外部市场。同时,供给侧改革还要降低企业负担,结构性减税可能是重要方式。当然,供给侧改革与需求有时可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中国而言,消化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是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再次确认,要通过城镇化来消除对供给侧改革的制约。
但从根本来看,要让供给侧改革达到预期效果,核心还是要靠产权制度的变化,所以供给侧改革是对国企改革的再度确认和方向指引。供给侧改革对资本市场而言,就是国企改革主题的持续深入,这也可以理解为周期性行业投资的新动力。
早周期行业已现配置价值
中国证券报:就资本市场而言,经济短期触底将提供更扎实的基本面支撑,资产配置的逻辑应如何演绎?
周金涛:各种周期的规律说明,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触及本轮中周期第二库存周期的低点,随后将出现第三库存周期为期一年的上行阶段。在经济低迷的时刻,曙光已出现。对明年资本市场而言,逻辑的变化至关重要,经济的触底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触底不仅对中国,对全球都是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变量。今年底面临美联储加息等重要经济变量,而美联储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状态的关注,所以加息一定是对中美两国经济稳定程度的确认过程,今年12月也是对中国股市跨年度行情的确认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在明年一季度不断出现底部特征,资本市场的趋势将越来越得到确认。
就资产配置而言,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的触底不仅会影响资本市场,近期持续回落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受到提振,从而中国经济触底的早周期行业如化工、有色等开始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同时,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这一主题的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总之,周期性行业将具备周期反弹和制度变革的双重属性,必然成为跨年行情的主流热点。
紧固件展-2016第十七届广州国际紧固件及设备展览会-巨浪展览-The 17th China(Guangzhou)Int’l Fastener & Equipment Exhibition
2016紧固件展 2016紧固件展会 2016紧固件展览会 2016紧固件展会信息 紧固件展会信息紧固件销售 紧固件采购 2016紧固件采购 广州紧固件展 2016广州紧固件展 2016广州紧固件展会 2016广州紧固件展览会 广东紧固件展 中国紧固件展 中国紧固件展会 2016紧固件博览会 紧固件采购会 2016紧固件采购会 汽车紧固件展 2016汽车紧固件展会 广州汽车紧固件展会 紧固件设备展 2016紧固件设备展会 广州紧固件设备展 螺丝展 螺丝展会 螺丝展览会 2016 螺丝展会 2016螺丝展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