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我们 | 展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参展商手册 | 展位费用 | 展位分布图  |  媒体支持 | 联系我们 | ENGLISH
 新闻类别
展会资讯
行业新闻
公司动态
媒体报道
 新闻详细
     
王士良:“刀尖”上的金牌工人 车床行业的创新能人中国最大钣金展-锻压展-2017第十八届广州国际钣金、锻压工业展览会-巨浪展览
2016年10月11日  钣金展-锻压展-sheet metal expo
---------------------------------------------------------------------------------------------------------------
     一个不爱言语的人,站在飞速运转的数控机床旁,与冰冷的机器却有“说不完的话”;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拿起加工件,却因为一微米的误差和自己较劲半天;一个坚强执着的人,半路出家只因比赛中的一次倒数第一,在取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数控车工的第一名的骄人业绩后,依然坚守在加工一线;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在获得数不清的荣誉后,默默地享受这份光环之下的宁静……
  
  王士良,一个非典型80后,他没有“现代人”的爱好,却为了心中的梦想,许下了一生奉献国防事业的心愿。
  

王士良
 
  从“两眼一抹黑”开始
  
  2003年,刚从学校毕业,王士良就进入北重集团做起车工工作。他学的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从事的工种与专业南辕北辙。
  
  硬着头皮上岗,师傅给王士良分配的第一个工作是打毛刺。
  
  一连几天打毛刺,让王士良有些不耐烦,活儿干得也不怎么样。师傅没多说,而是拿到机床上仔细地磨了一遍,然后问他:“简单地溜一遍和仔细地用心磨一遍,你看有什么区别?别小看打毛刺这点小事,好活就是这样干出来的,你粗糙一点、他粗糙一点,最后只能生产出粗糙甚至不合格的产品!”
  
  看着相差甚远的零件,王士良心里很不是滋味,“用心”从此成了他的工作准则。
  
  当年10月,分厂进了4台数控设备,作为第一批下一线的大专生,王士良和三名同学负责学习操作。“师傅只有普通车床的加工经验,我们4个人都没有专业知识,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怎么办?不能让人看笑话,大家就组成了‘公关小组’,自己翻译资料,学习程序代码,上手一点点演练……那个时候,大家的胆子都大,每个人都像是‘瞎子摸象’,然后一起交流心得,3个多月后,我们总算能操作数控机床了。”回忆那段艰难的学习过程,王士良的微笑中充满了对曾经岁月的珍视。
  
  数控机床最难的是编程,王士良没有专业知识,要从零开始学,白天跟师傅在普床上学,晚上就回去琢磨编程,第二天早早地来试着干。
  
  一次,王士良承担了一批活儿,连续干了几天,就是干不出来,想放弃的时候,“不死心”的老毛病又缠上他,咨询完本厂的师傅,又跑到其他分厂的师傅那里“取经”,回家还要通过网络“问道”,几经波折,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从倒数第一到全国第一
  
  2004年分厂举办车工、铣工等加工专业比赛,7位选手,王士良排名倒数第一。沮丧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2004年到2005年,每天第一个出现在机床旁的人一定是王士良,每天深夜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也一定是他。
  
  不知不觉中,王士良的技能水平飞速提高,2006年初,分厂再次比赛,他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
  
  因成绩优异,王士良开始代表北重集团参加全区、全行业的比赛,而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刺激,他发现数控技术知识浩如烟海,面对众多的知识盲点,他在比赛中学,回到单位再从网上学,并联系比赛中的选手和评委学习。
  
  2006年,分厂新进日本数控设备,该设备加工精准度极高,但因为加工件成本高,要求实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对操作者的专业技能要求极为苛刻。两年的时间里,王士良就守在这台机床旁,每天最少10个小时。那段时间,朋友给他介绍了女朋友,一个月见不上两回,难得见面,王士良还哈欠连天,女孩子以为他在应付,最终分手了。
  
  2009年,面对精度要求更高的美国数控设备,王士良在辅具不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难度极高的任务。当时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编程零失误、对刀零失误、成品精度零失误。一年时间里,他用这个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整个人都痴迷在工作中。
  
  有志者事竟成。2010年,王士良再次参加全区数控大赛,如愿拿到第一。
  
  “刀尖”上的创新能人
  
  王士良所在的单位生产的液压部件都属于精密产品,精度要求非常高。拿着产品,参观者往往惊叹于它的精致,把产品的加工过程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蹈”毫不夸张。
  
  为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王士良大力倡导岗位奉献,安排了各类培训学习,要求班组成员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团结同事,共同进步,使班组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2013年起,随着集团公司军品订单的增长,公司生产压力与日俱增。王士良所在的车间承担着全厂70%以上的机加任务,工厂将“以数控车代替钳工”作为试点工序,并将这个难题交给了王士良,这意味着对他技术水平与经验的无限信任。
  
  为早日实现预期目标,王士良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最终将过去钳工工序需要一两周完成的工作量减少到只需要一两天。
  
  工作的13年时间里,王士良开展科研试制、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达80余项,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10万余元。
  
  作为兵器集团技能带头人,在不断提高自己数控技术和数控编程技能的同时,他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员及周围的同事,使学员们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编程。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北重集团建立了“王士良创新工作室”。这让他的创新更有动力,并在蓝领大军中引领了一股与时俱进的创新潮流。某零件以前一天只能加工二十多件,“王士良创新工作室”利用数控车高转速的特点,选择合理切削速度,一天能加工七十多件,质量还比以前稳定。
  
  为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工作室先后提合理化建议和改善意见113条,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达117万余元,解决了诸多产品的加工难题。而王士良所总结、提炼的5项特色操作法,如“超大口径重载液压缸缸体加工技术”、“特种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术等特色操作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机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机加生产由单元化生产方式向流水线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王士良也收获了兵器技术能手、第一批鹿城英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金牌工人、关键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http://www.jc35.com/news/detail/56046.html中国最大钣金展-锻压展-2017第十八届广州国际钣金、锻压工业展览会-巨浪展览- The 18th China(Guangzhou)Int’l Sheet metal machinery,Forging, Stamping and Setting Equipment Exhibitio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4  广州巨浪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23181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明路29号星汇园A1座3A05-3A06室 邮编:510623  电话:020-38620782 传真:020-38620781